1000多年前,洛阳就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城市。依托舳舻相会、临制四海的枢纽优势,洛阳书写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壮丽诗篇。
如今,洛阳市依托雄厚的产业底蕴、便利的交通条件全力发展枢纽经济,分别于2020年、2024年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中部地区首个拥有双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非省会城市。
2025年1月中旬,位于洛阳涧西区的中国一拖大拖公司总装线车间内,众多工人正有序地进行装配,36台出口海外的YT0-C802履带拖拉机陆续驶下产线,有序分拆装入集装箱。
车间门外的铁路专用线上,“东方红”号中欧班列鸣笛进场,作业区内集装箱堆码成山,伴随吊运起重机轰鸣,一个个装有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的集装箱被准确吊运至平板车厢。中欧班列每一次的启程与归来,都助力“洛阳造”驶向更广阔市场。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5年开工建设,1959年建成投产,是中国特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其下属的东方红国际陆港依托河南省最大的企业国家二级铁路编组站(中国一拖集团铁路编组站),全力发展“洛阳—中欧”“洛阳—中亚”“洛阳—俄罗斯”等国际货运班列,以及“洛阳—青岛”“洛阳—宁波”“洛阳—连云港”铁海联运业务,直通全国150多个地市,辐射88个海外城市,为洛阳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
2020年,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该枢纽占地2.7平方公里,由涧西东方红国际陆港和伊川华晟物流园两个片区构成。
自枢纽运行以来,东方红国际陆港累计开行货运班列1715列,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7标箱,不仅促进洛阳本地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也推动了豫西北、豫西南及晋东南等地的货源加速向洛阳集聚。2024年底,9000平方米海关联检大楼和7万立方米冷库分拨中心也已建成投用。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枢纽目前正在探索进出口货物与洛阳综保区一体化报关的新模式,发展“中欧班列+铁海联运+保税物流”的运营模式,实现物流枢纽和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
这两年,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统物流公司面临业务量下滑、利润率下降的困境,作为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板块之一——伊川华晟物流却实现了稳步增长。
华晟物流负责人称,企业成立于2016年,早些年主要为当地电力、铝加工公司提供原料运输服务,2022年以来,随着华晟物流改制成为国有控股综合物流服务企业,其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得到强化,通过专业供应链统筹和物流运输服务,华晟物流的外拓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30%的增长。
华晟物流通过开发建设2200亩物流园,引进部分制造类企业和生产流通型企业;成立华晟运输网络货运平台,整合运输车辆1000多台,辐射全国200多个地市,年运输货量超过300万吨;建成4条铁路专用线,开通洛阳—连云港、洛阳—青岛港等业务,运输氧化铝、矿石、粮食等。
如何把甘肃玉门的煤炭运到江西新余,助力南方的钢厂、电厂建设?华晟物流还根据公司的运输优势、线路优势,打造一条公路+水运+铁路的多式联运线年,我们已把新疆至甘肃玉门的线路、焦作至周口以及南方钢厂的线路打通了。”华晟物流负责人说,2025年,公司将重点把甘肃玉门到周口的线路打通,届时,这一条多式联运线路启用后,根据测算,运输成本将较公路运输下降20%~30%。
2025年1月份,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在2025年河南两会上表示,要坚持打造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2024年洛阳企业100强中,制造业企业占70家。从原材料到产成品,这些生产型企业对于物流的需求量极大。洛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称,洛阳物流公司多达219家,当地工业品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常年维持在90%左右,高于全省中等水准。其中,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就吸引了80余家物流公司入驻。
4年来,作为中原地区唯一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洛阳正在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和“一带一路”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已成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央地合作”建设物流枢纽的成功典范。
2024年,枢纽全口径货物吞吐量近2000万吨,业务总收入69亿元,“十四五”以来业务总收入增长近300%,带动就业7000余人。枢纽的建设,不但加快了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也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壮大了产业集群,推进了运输链、物流链、产业链“三链”有效融合。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